大学扩招背后的就业冰山:日本失落一代的就业悲剧带给我们的10大警示_学历_社会_经济

我是鑫锴,三个男孩的父亲,一个希望和你一起走向成功的人!

加薪升职找工作,先上“职场即战力”。

2025年,“双一流”高校本科再扩招2万人。

扩招的理由很简单,就是推进优质本科扩容,进一步增加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,去年在优质本科的扩容方面扩招了1.6万人,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。

据有关媒体报道,当前各校扩招的本科生名额,主要着眼于当前和未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聚焦在新兴交叉学科及前沿重点学科领域。

既然“双一流”高校扩招了,慢慢地众多的普通高校也会随之跟进。

这个数量有可能是成10倍,甚至成100倍的增长。

扩招的背后绝对没有那么简单。

未来几年后,高学费、高失业率、教育质量的下降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会随之而来。

展开剩余88%

日本大学扩招带给我们的10大警示

在上个世纪,我们的邻居——日本,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盛宴。

20世纪80年代末,东京的街头充斥着繁荣的气息,房地产和股市的价格如同脱缰的野马,一路狂飙。

当时,所有的人都相信,日本经济绝对是稳固而不可破灭的,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场财富的狂欢之中。

然而,盛宴总有结束的时候。

1991年,一声轰鸣,泡沫破裂了。

股市和房地产的价格如瀑布般暴跌,无数人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。

这个国家,这个曾经让世界瞩目的经济体,陷入了长期的衰退,人们称之为“失去的30年”。

在这场经济风暴中,最受冲击的是那些年轻的毕业生。

他们怀揣着梦想,带着父母和社会的期望,走出了大学的殿堂。

但他们发现,曾经为他们敞开的大门,如今却紧紧关闭。

就业市场急剧萎缩,好的工作机会变得如同沙漠中的绿洲,稀缺而遥远。

同时,这一代的年轻人,被灌输了“学历至上”的观念,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,追求更高的学历。

硕士、博士的头衔在他们看来,是通往成功的钥匙。

然而,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
高学历并没有为他们带来预期的就业机会,反而成了他们身上的枷锁。

他们与前辈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念,传统的日本职场文化似乎不再适应他们。

他们被迫接受非正式工作或低薪职位,曾经的梦想和骄傲,如今只能在夜晚的啤酒和香烟中寻找慰藉。

这一代的年轻人,被称为“失落的一代”。

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压力,社会地位不断下降。

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了“寄生单身”和“宅男”,社会的边缘人。

他们的困境,引发了日本社会的一系列问题,人口老龄化、少子化、劳动力市场萎缩……

面对这场危机,日本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和调整。

他们实施经济刺激政策,推出就业支持措施,试图为年轻人找回失去的就业机会。

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,直到现今日本社会依然受到这场冲击的影响,迟迟无法恢复。

回望日本失落一代的经历,成为了其他国家就业大学生的一面镜子。

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
同时,我们也需要从中汲取教训,为未来的路途做好准备。

警示一:盲目的大学扩招导致学历严重贬值

1、就业竞争加剧:

扩招后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,但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,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。

例如,1996年日本私立大学硕士就业率跌破60%,成为当时所有学历段就业率最低的群体。

2、学历含金量降低:

由于扩招速度过快,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,社会对研究生学历的认可度降低。

许多私立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被社会称为“休闲之地”,其学历含金量明显低于大扩招以前。

3、起薪下降:

随着学历贬值,研究生的起薪也逐渐下降。

到2010年以后,日本研究生的起薪基本已经与本科生保持一致。

警示二:大学扩招导致家庭教育成本居高不下

日本为促进经济,大学扩招和教育市场化成了日本的重要战略之一。

教育市场化的直接影响就是——大学学费猛涨。

对于日本家庭来说,一方面是大学学费猛涨;另一方面是培训费用的猛增。

大家为了考一所更好的大学,而拼命的上补习班,拼命的内卷。

警示三:学历并非就业的唯一通行证

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就业率。

在泡沫经济破裂后,许多日本大学生虽然拥有令人羡慕的学历,却依然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。

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,我们需要保持清醒,不要去追求高学历,不要去盲目学习,不要死读书。

高学历不代表你有能力,高智商也不代表你有能力。

未来,高职生和大专生比本科、研究生更加具有竞争力。

警示四: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可能导致就业困境

在日本,许多年轻人曾纷纷报考热门专业,以期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。

然而,随着市场变化,这些热门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,就业形势严峻。

每个行业、每个产品都会有寿命周期。

我们的目光要看得更远一点。

周期一过,热门也会变冷。

警示五:逃离一线城市并非唯一出路

日本失落一代中有不少人选择逃离一线城市,寻求就业机会。

然而,他们中的许多人最终又回到了东京,回到了大城市。

这告诉我们,一线城市虽然竞争激烈,但机遇也更多。

我们自己的决定很重要,选择很重要,北山广深以及沿海地区绝对是最多机会的地方。

你不能因为一个短期的政策就逃离这些地方。

返乡创业、上山下乡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讲,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出路。

警示六:就业观念需与时俱进

固守传统的就业观念,在经济不景气时,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。

年轻人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,勇于尝试新兴行业和岗位,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。

密切关注行业的周期,了解产品的周期,你才能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。

不要随大流,也不要过于关注短期政策。

警示七: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至关重要

政府和企业应关注年轻人就业问题,通过长期性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,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。

同时,政府也不能盲目的制定政策,不能让这些年轻人为政策的失误来买单。

房地产泡沫已经掏空了一个家庭的所有积蓄,不能再为了所谓的刺激经济,来掏空一个家庭已经所剩不多的那点碎银两。

我们不能一味地向“欧美学习”,追求所谓的“数字经济”和“互联网经济”。

我们更应该去帮助那些中小企业,帮助那些制造业,这才是长效之策。

警示八: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社会阶层固化与贫富差距扩大:

由于大学生就业困难,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家庭支持维持生活,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则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。

这种差距可能导致社会阶层固化,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。

贫富差距的扩大化,会加剧少子化和老龄化,会加剧社会的动荡。

警示九:就业压力与职业发展困境:

大学扩招后,毕业生数量增多,但就业岗位有限,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。

为了缓解就业压力,日本政府推广了劳务派遣制度,鼓励企业多采用劳务派遣员工。

这使得许多大学生成为了企业的临时工,没有培训和晋升空间,只能频繁就业。

警示十:年轻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改变:

长期的就业困境和经济压力,使得日本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。

部分年轻人选择“躺平”、“啃老”、不恋爱、不结婚、不生子,这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。

如果一群大学毕业生抢着去送外卖、抢着去当快递小哥、抢着去考研考编,对于这个国家来讲那绝对是一种悲哀。

面对这样的大环境,如果无法实现当初的梦想,那么不妨想开些,不要去整天抱怨。

我们必须重新调整思路,出路总会有的。

日本在这“失去的30年”中,面对经济环境的长期低迷,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都是低迷的。

在这期间,有很多的日本企业在逆势增长。

尤其是日本的制造业,值得我们中国的制造业去学习,去反思。

面对经济低迷,逆势稳定增长的日本制造企业有以下共同特点:

共同特点一:坚持不懈的技术研发和技术的耕耘,稳定的产品升级换代。

共同特点二:国际化

共同特点三:明确的企业战略

对于一个国家来说,制造业兴则国兴。

制造业的强大,才能消化大量的大学毕业生,才能提振就业率,才能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。

我们不要小看日本和德国,在面对泡沫经济时他们还能够逆势增长,这值得我们中国制造业好好学习。

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.....

如果你希望自己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始终领先一步,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做时,你可以添加“鑫锴说未来”公众号,里面有很多的案例分享。

当然了,我们也可以一起交流和讨论,有时候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会事半功倍。

我是鑫锴,三个男孩的父亲。

专注分享干货:个人成长 + 职场即战力 + 就业出路

职场即战力,让你加薪升职不再难,让你不再面临中年危机。

关注“鑫锴说未来”公众号,免费送《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拥挤》电子书。

发布于:江苏省